在人类历史与人际交往中,权谋与计策无处不在。阴谋往往暗藏于无形之中,受害者在毫无察觉之时,已经深陷其中。然而,还有另一种更为高明的手段,那便是阳谋。与阴谋不同,阳谋并不遮掩,甚至会将自己的目的赤裸裸地摆在对手眼前,让对方明明知晓其中的陷阱,却无法避开。阳谋的高妙之处,在于它让人处于两难之境,不得不硬着头皮走入其中,否则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。纵观中华几千年历史,出现过三大阳谋,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,而无人能彻底破解。
其中最为人称道的,便是“围魏救赵”。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孙膑与庞涓,两人同为纵横家鬼谷子的弟子,却因心性不同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庞涓生性嫉妒,因才华不及孙膑,遂心怀怨恨。他先是在魏国谋得高位,又不惜设下陷阱陷害昔日师弟,使孙膑身残,失去行走能力。表面是兄弟,实则早已反目成仇。后来,孙膑得到齐国国君赏识,成为座上宾,终于迎来与庞涓正面对抗的机会。
展开剩余66%当时魏国大军进攻赵国,形势紧急。赵国向齐国求援,齐国上下皆认为应直接派兵救赵。然而孙膑却提出截然不同的见解:不必与魏军正面硬碰,而是直攻魏国都城,使庞涓不得不回师自救。这个看似反常的计策,实则正中要害。果不其然,庞涓顾虑国本,只得仓促撤军。谁料途中遭遇孙膑设下的伏兵。庞涓的部队因长途行军早已疲惫不堪,骤然遇袭,顿时溃不成军。孙膑凭此战一举成名,所谓“围魏救赵”便成为兵家经典。此阳谋虽明摆在庞涓面前,但他仍旧无法避免落入其中,可谓智谋的极致。
另一大阳谋,则与汉武帝有关。汉武帝雄才大略,深知王权若被削弱,必将重蹈周朝封国割据的覆辙。为此,他施行“推恩令”。这道法令的核心在于:诸侯死后,其封地不再由嫡长子独享,而是需分封给其余子嗣。如此一来,本来完整的藩国被不断分割,权力逐渐稀释。嫡长子自然不满,但其余诸子却皆感欣喜。兄弟之间因此滋生矛盾,藩王势力被内部分裂,实力大为削弱。汉武帝并未以铁血手段削藩,而是借兄弟相争之势达到目的。即便诸侯们明知其中玄机,也只能无奈接受。推恩令既避免了大规模冲突,又从根本上巩固了中央集权,成为后世帝王借鉴的智慧阳谋。
第三个著名的阳谋,出自春秋战国时期,名为“二桃三士”。传说当时有三位勇士,武艺高强,情同手足。他们的忠勇令国主既依赖又担忧。为瓦解三人团结,国主赠下两枚桃子,声称这是给最有功劳者的赏赐。三士各自皆有战功,却只有两桃。最年轻的一位羞愧难当,选择自刎。其余二人见兄弟赴死,亦随之殉命。国主借此一计,轻而易举地解除了潜在威胁。此谋并未遮掩,三士完全明白其中不公,却仍因义气与羞耻而走向悲剧。虽然国主达成了目的,但也因此背负骂名,令后世唏嘘。
三大阳谋,皆以光明正大的姿态呈现,却能让人自投罗网。它们的共通之处在于:不给对手任何体面的退路,即便识破也无力反抗。正因如此,这些谋略才被历史铭记,成为千古未解的智慧与权谋象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