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经济舞台上,一场围绕乌克兰战争和能源贸易的博弈正酣。特朗普政府,曾以“50天”为限,催促俄罗斯结束战争,后又将期限缩短至“10天”,其急切心情可见一斑。然而,普京并未屈服于其压力,这令特朗普勃然大怒,并祭出了“次级关税”这柄利器。
白宫的战略清晰明了:对与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的国家施加惩罚性关税,从而削弱俄罗斯的石油经济,迫使其停战。此举并非空穴来风,美国已将矛头指向了几个主要的俄罗斯石油进口国。印度,作为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军事和能源合作关系的国家,首当其冲。美国指责其大量进口俄罗斯廉价能源,违背了西方制裁俄罗斯的意图。8月1日,美国对印度实施了25%的惩罚性关税,以此杀鸡儆猴,警告其他国家。
中国,同样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进口国,也未能幸免于美国施压。在瑞典进行的第三轮中美贸易谈判中,俄罗斯能源问题成为双方激烈交锋的焦点。谈判结束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扬言,如果中国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,将面临高达100%的惩罚性关税。
然而,中国的回应强硬而坚定。我们明确表示,进口俄罗斯石油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,美国的威胁毫无作用。与印度面临的25%关税相比,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显然更具侵略性,这暴露了美国意图:以牺牲印度为代价,敲打中国。
展开剩余61%美国试图以这种方式迫使中国改变立场,其如意算盘是: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三年里,印度一直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,美国一直忍耐,直到现在才出手,其目的就是为了震慑中国。然而,美国低估了中国的实力。中国与美国的地位已今非昔比,我们有能力对美国的惩罚性关税采取对等反制措施,绝不会任其摆布。
中美在瑞典的贸易磋商最终不欢而散,预示着未来更激烈的博弈。美国很可能会继续以此问题施压,而中国则暗示将采取反制措施,绝不会坐视不理。
值得玩味的是,特朗普在此期间不断自我标榜,声称他本人对中国施压,才使美国在谈判中占据优势。然而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恼羞成怒地祭出“次级关税”,这无疑是对特朗普言论的有力反驳,也暴露出美国霸权行径的失败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美国政府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,而美国波音、苹果等众多核心企业的领导人却纷纷访华,寻求深化合作。这反映出美国商界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清醒认识。在中美贸易博弈中,最终让步的只会是美国,而美国资本家们则已开始寻找退路。 这场全球经济博弈,远未结束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